「兩制」的本質是差別與互補 文:伍俊飛

二十屆三中全會後,香港特區政府開始大張旗鼓地為改革鼓與呼,這無疑是一 個歷史性轉折的前兆。中央為香港改革指出的方向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香港資 本主義,其中「有中國特色」指的是「一國」,「香港資本主義」指的是「兩制」。 我們對「一國」的內容已經形成共識,並且有了《國安法》構成的制度性保障,但 對「兩制」的內涵仍然未有清晰而具體的結論,需要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中摸索。從頂層設計的原則來講,香港資本主義與內地社會主義是對立統一體, 也就是說,「兩制」的本質是差別與互補。

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返本開新,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,賡續 我們的精神命脈,正所謂「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遠者,必浚其泉 源。」2000 多年前,中國出現了老子、墨子、楊子、孔子等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,他們提出的觀念建構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,而其思想的共同根源是更早出 現的包括《連山》、《歸藏》和《周易》在內的三部《易經》。作為中華文化的聖 經和總源頭,《易經》通過陰陽五行和八卦學說,建構了中國特色的辯證法哲學 體系,這與後世黑格爾和馬克思所講的辯證法三大規律,即對立統一、質量互 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契合的。

從《易經》角度看,香港資本主義和內地資本主義就是一對既有差別又互相補 充的陰陽關係。二者對立統一、消長平衡、互根互用、互相轉化,共同構成了 「一國兩制」的基本框架。內地社會主義與香港資本主義之間存在著相互對立 的制度關係,表現為陰與陽的性質和特徵相反,同時二者又相互依存、合為一體,香港資本幫助推動了內地的改革開放,而內地的工業化進程推動了香港的經濟繁榮。內地社會主義和香港資本主義不存在誰取代誰的任務,而是在不斷 地運動和變化中保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。如果一方經濟社會發展出現問題, 那麼另一方就會伸出援手,積極扶持,維護相對平衡狀態。內地社會主義和香 港資本主義存在互根互用的合作與競爭關係,二者通過合作共同付出努力和資 源來實現共同的目標和利益,通過競爭來發展自己的優勢和能力。內地社會主 義和香港資本主義互相學習各自的優點,取長補短,相互轉化成為發展的動力 和資源,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進步。

「兩制」的事實和制度安排幫助中國擺脫了不少困境,尤其是有助於解決一些 關鍵的金融難題。經濟領域存在一個著名的「不可能三角」理論,即在金融政策方面,貨幣政策獨立性、穩定匯率、資本自由流動三者不可能兼得。為了確 保國家金融安全,內地長期對資本自由流動加以約束,而香港則選擇聯繫匯率制,放棄了貨幣政策獨立性。事實證明,這種金融制度安排令兩大經濟體揚長避短,良好規避了「不可能三角」困境。有了香港的存在,內地可以謹慎地推 進中國金融業現代化,有條不紊地實施管道式開放,緩解「不可能三角」的負 作用,使內地央行能夠在歷次全球金融危機中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;有了內地強大金融資源作為後盾,香港能夠自信地應對國家金融炒家,維護國際金融中 心地位。

所以,保持和培育香港資本主義與內地經濟的差別至關重要。當然,世界在不 停地發展,香港資本主義也不能裹足不前,而是應該追求和落實良性的現代資 本主義。良性的資本主義制度需要符合起碼的原則和標準。第一,企業家合法 地佔有和運用生產要素組織經營活動,包括資本、土地、勞動力、技術、信息、 數據等,其財產得到法律的保護;第二,自由競爭和開放的市場,政府或者社 團不能對市場施加不合法的限制,更不能允許任何壟斷的存在;第三,不斷創新和升級換代的技術,任何政府、財閥、社團、個人等都不能基於私利而反對 能夠提高社會全要素生產力的技術進步;第四,維護良好營商環境的可以預期 的法律體系,令企業家能夠放心地對未來發展做出理性規劃;第五,政府為社 會成員創業和創新活動提供支援,促進社會階層流動,政府和企業都不得侵犯社會成員的個人自由。

如果把這些原則和標準精煉一下,那就是維護個體自由,包括個人自由、企業 自由和其它法人自由。良性資本主義需要強政府,但政府必須是服務型主體, 而不能指揮市場、指揮市民社會;政府不能禁止「思想市場」和「政策市場」, 自由思考是創新和創意的基礎;政府不能破壞個體主義價值觀,因為只有在個 體主義價值觀上才能實現勞資平等合作,才能鼓勵有天賦的人才和能人不斷湧 現,帶動社會的科技發展、文藝發展和經濟發展。英治香港最大的成功之處在 維護和促進了個體自由,當年的香港社會不民主但享有自由,這是香港成為發 達經濟體的最根本原因。

當今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數量不多,中國面對的現實是只能在資本主義的汪洋大海中崛起,尤其要面對英美資本主義的霸權地位,而我們國家主體歷史上 的資本主義階段非常短暫,因此,國家和社會都需要進一步增進對資本主義制 度和文明的瞭解。作為中國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體,香港有責任在「一國兩制」中扮演內地社會主義的競爭對手,成為內地社會主義的強大補充力量。 比如說,香港可以有意識地做一些內地不能或不適合做的事業,包括吸納那些不適應內地體制和文化但熱愛祖國和中華民族的科技、文藝和經營天才。設想 一下,如果張首晟、吳瑛等科學家有機會選擇在香港工作和居留,那麼他們也 許會有更多歲月為中國、為科學界做出貢獻。

文:伍俊飛

紫荊黨政策研究院院長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